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能管道发展目标探讨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懒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18:4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付费下载自CNKI论文期刊网。发表于《中兴通讯技术》2012年01期。

已分享至论坛城通网盘,下载地址:http://www.400gb.com/file/9783219

【作者中文名】 黄兵;

【作者简介】黄兵: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毕业; 中兴通讯方案营销部技术总监; 长期从事平台化建设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制订; 作为项目经理和总工主持开发了接入网、 DSL、BRAS等产品。

【作者单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智能管道; 用户体验; 多网融合; 统一标识;

【摘要】 文章指出智能管道的目标,不是要取得业务的控制权,而是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要做好智能管道,运营商必须充分利用手里的三大资源:频谱、光纤、用户。文章认为管道的"智能"应该体现对频谱、光纤、用户的灵活应用和智能调度。多网融合、管道云化、统一标识是实现智能管道的3个重要手段。

1 智能管道的目标和方向

从通信网络近20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智能”是逐渐向网络的两端转移的。最初的电话网络,网络的智能(即业务控制能力)属于程控交换机,终端是最简单的电话机。当时只有单一的语音业务,业务由网络来控制。后来因为要支持多种多样的语音增值业务(如呼叫转移、缩位拨号等),出现了智能网,业务的控制逐渐从网络脱离出来。因为如果仍由网络来生成和控制这多种多样的业务,不仅运维难度大,还会极大降低网络的可靠性。随着网络IP化,业务种类变得更加繁多,业务和网络分离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直到现在,形成了“端-管-云”架构,终端是智能终端,业务的生成和发布由云端完成,管道失去了对业务的控制权,被称为“笨”管道或者“哑”管道。

从网络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出,“智能”向终端和云端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用户需求和业务形式的多样化。从架构来说,业务由网络来控制不利于新业务的创新和部署,因为涉及众多网元的改动,部署周期长、风险高。而智能在两端,可以保持网络的相对稳定,新业务的部署只需要终端和云端的局部改动。所以“智能管道”的目标,并不是重新夺回对业务的控制权[1-4]。

业界一直有个说法,运营商做管道是不赚钱的,钱都让互联网内容服务商(ICP)赚走了。而从中国三大运营商和主要互联网ICP的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管道费收入(包括固网宽带和移动接入费收入)约131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2%;而同期中国八大ICP(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淘宝、新浪、搜狐、网易、盛大)的收入总和是56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换句话说,做管道的运营商其实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分到了一杯不小的“羹”,虽然收入增长速度不如内容服务商,但差距并不大。而且,运营商做管道的每用户平均收益(ARPU)值非常高。2010年中国电信的固网宽带ARPU值是77.1元(相比之下固网语音ARPU值是28.6元),日本DOCOMO公司的移动数据ARPU值是2540日元,也超过了移动语音的2530日元。

由此可见,经营管道对于运营商来说,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从“端-管-云”3个领域的竞争态势看,“云”和“端”都竞争非常激烈,进入门槛低,主要靠“创意”取胜,这不是运营商的所长;而“管道”的竞争目前只有几家运营商可以参与,竞争相对平和,进入门槛高,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是“资源”(如光纤、无线频谱、机房站址等),这正是运营商最大的优势所在。

所以在“端-管-云”的环境下,对运营商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把管道做好,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管道的竞争力;二是基于管道做好业务平台,为终端和云端提供更多的服务,拓展管道的价值。

要做好这两件事情,运营商必须充分利用手里的三大资源:频谱、光纤、用户。频谱和光纤是构建管道的基础,是运营商最核心的资产。随着当前网络架构向“端-管-云”演进,业务类型和流量特征在不断发生变化,运营商对自身资源的利用和调配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用户”是运营商掌握的庞大资源,比任何一个ICP(如腾讯)都要多。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未能很好地利用用户资源,在给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服务的同时,未能发掘出更多的价值。

管道“智能化”的目标,不是重新取得对业务的控制,而是灵活、智能地利用各类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挖掘管道价值。用户对管道最基本的需求有3个:高带宽、低价格、高便利性。相应地,管道智能化有如下3个重点方向:

• 多网融合,接入资源智能调配,解决带宽“瓶颈”;

• 管道云化,网络处理资源共享和灵活配置,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 统一标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开放,挖掘管道价值。

2 管道智能化的3个重点发展方向

2.1 接入资源智能调度,解决带宽“瓶颈”

用户上网对带宽的体验,受端到端的每一段管道,包括接入网(有线、无线)、城域网、骨干网、因特网数据中心(IDC)等影响。根据短板原理,管道“瓶颈”处对用户的带宽影响最大。而管道最大的“瓶颈”,毫无疑问是无线接入网络。

无线上网比有线上网更加便利,逐渐将成为用户最主要的上网方式。但受频谱资源和无线调制技术的限制,无线上网的带宽、覆盖、稳定性都不能令用户满意。

无线数据业务给已有的语音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随着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上网流量剧增,造成网络不堪重负,甚至出现瘫痪。据北美运营商AT&T统计,数据和语音并发网络的掉话率明显高于只支持语音的网络。

大多数运营商都建有2G、3G网络,已经或即将建设LTE网络,再加上Wi-Fi的大规模部署,4张无线网络同时并存。如何根据不同无线网络的频率、覆盖、带宽特点,灵活调配资源,满足用户对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的需求,就成为管道“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实现对带宽的“智能化”调度,可以采取以下的组合解决方案:

• 语音与数据分离

• 利用Wi-Fi分流数据业务

• 流量的精细化管理

(1) 语音与数据分离

语音与数据分离,指的是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由不同网络来承载。语音和数据业务具有不同特点,前者对时延、抖动要求高,对网络覆盖要求高,单位流量的价值高;后者对带宽要求高,覆盖的要求稍低,对价格较为敏感。当前运营商的2G网络,完全满足语音业务的需求。而3G网络,虽然是按照语音、数据兼容的方式设计的,但覆盖程度远不如2G网络,且数据业务的爆发会影响语音业务的质量。所以语音和数据走不同的通道,语音走2G网络,数据走3G/LTE网络,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

对于拥有两张网会增加设备和运维成本的问题。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基站架构,可以使逻辑上的两张网变成物理上的一张网,从而不增加运营商的TCO成本。SDR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一个设备支持多种无线制式,根据需要,灵活配置2G、3G、LTE等多种无线接入资源。

采用两张网的思路,可以显著增加3G网络的利用率。而且把数据业务导入3G网络之后,使2G网络的语音业务有了保证,相应减少了2G网络的扩容需求。运营商从2G、3G到LTE的演进之路将更加顺畅。

(2) 利用Wi-Fi分流数据业务

Wi-Fi作为一种热点覆盖技术被广泛应用。运营商也希望Wi-Fi能够显著分流无线上网流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单位流量成本。但Wi-Fi是否能够作为移动网络的有效补充,关键是看运营商能否给用户提供好的体验。好的体验应包括3个方面:

• 终端能够自动选择最佳的接入网络

• 用户无须感知认证过程

• 跨移动网络和Wi-Fi切换时保持数据业务连续

要做到这几点,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一是统一认证,二是无缝切换。在具体实现上,需要把Wi-Fi认证改成可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识别模块(EAP-SIM)的形式,而不是通常的用户名、密码形式;另外,需要将移动网络的网关(如GGSN/PDSN)与Wi-Fi的接入网关(如ePDG)设备合一,以更好地支持无缝切换能力;终端要能与网络侧互动,以更灵活合理的方式选择接入网络。

使用多接入捆绑(MAB)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无线资源。MAB技术使终端可以同时接入多个通道(如2G/3G/Wi-Fi等),不仅增大了接入带宽,而且还可以把不同的业务类别分别接入不同的无线通道,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无线资源的同时,保证了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

(3) 流量的精细化管理

运营商应该尽量拓宽管道,满足用户需求。但如果受技术和成本的限制,管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管道的精细化管理就很有必要。精细化管理基于对用户和业务的区分,采用某种既定的策略,以差异化的手段对待不同类别的流量。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不是使运营商恢复对业务的控制权,而是使有限的管道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使用,提升大多数用户的满意度。精细化管理包括深度分组识别(DPI)、策略与资源管理(PCRF)、用户行为分析系统(UBAS)、内容计费等几个核心部分。从全球运营商的实践来看,当前已经有以下几个管理内容得到了成功应用:

• 通过业务识别,限制低价值流量,如P2P;

• 区分忙闲时的计费控制,引导用户错峰使用大流量业务;

• 采用流量公平使用策略(FUP),灵活地按流量计费。

2.2 管道云化,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要降低用户的上网费用,必须降低运营商的TCO。运营商的TCO包括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其中以机房和能耗为代表的运维成本越来越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网络建设模式是一种粗放的模式,基站按业务需求建设,基站间资源不能共享,每个基站都需要机房、空调等设备。于是,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能耗同比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从单个设备的角度去降能耗,已经不能取得太大的效果,必须从网络架构创新的角度着手。

云计算是一种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总体能耗的方法。管道也可以借鉴云计算的思路,比如分布式业务网络(DSN)就是核心网“云”化的探索。而基站的云化,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

集中式无线基带群(C-RAN)通过集中化、协作无线电、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网络架构创新。基带集中处理实现了处理资源的共享,可有效避免“潮汐效应”情况下基站资源的闲置浪费;协作无线电可以减少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基站的集中可以大量节省机房,减少空调,显著降低能耗。

如果说,无线多网融合方案实现了网络带宽资源的灵活配置,那么C-RAN就是实现了管道计算资源的智能调度。

2.3 统一用户标识,挖掘管道价值

时至今日,与打电话相比,用户上网操作仍然较为复杂,极大地影响了互联网在人群中的普及。

对用户来说,上网最大的不方便,就是每上一个网站都要注册、登录,需要记住很多用户名、密码,一不小心还有信息泄露的风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互联网上没有统一的用户身份标识。每个ICP都要自建用户标识系统,具备身份注册、验证能力。

运营商本身具有庞大的用户资源。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必须通过运营商的数据接入服务才能接入互联网,相应地运营商对每个上网用户都进行了身份认证。也就是说,运营商给用户提供管道服务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用户资源。

问题是,运营商虽然对用户进行了身份认证,却没有分配相应的“身份标识”。所以提供统一的身份标识,应该是管道“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这个身份标识,用户可以一次登录,访问多样的互联网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上网便利性;同时,运营商的用户资源和用户管理能力(认证、计费等)也可以开放给ICP使用,为建立综合业务平台,拓展运营商赢利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智能管道的目标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管道竞争力。而管道的“智能”应该体现在对各类资源的灵活应用和智能调度。对运营商来说,无线频谱、光纤、用户是三大战略资源。运营商应积极部署,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多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端-管-云”时代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4 参考文献

[1]张智江.呼之欲来的移动宽带数据时代[J].中兴通讯技术,2009,15(1):1-3.

[2]王喜瑜,郭丹旦,崔卓.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软基站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48-51.

[3]蒋林涛.未来互联网的承载网络[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2):10-12.

[4]陈志萍,王利存.绿色基站解决方案与实现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6):13-15.

www.gprshome.com: GPRS及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5-4 07:16 , Processed in 0.02012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