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LAN] 浅析北京无线城市的发展与挑战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3:22: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作者】 孙璐璐; 吴洪;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

【摘要】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无线城市,虽然败多成少,但是不影响各国建设的热情。北京以08年奥运会发展契机,推动了无线城市的建设,通过政府与运营主体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无线城市,但是依然却面临着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无线城市应用、政府监管等方面问题的挑战。文章对北京市无线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北京市无线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 无线城市; WiFi;

【会议录名称】 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0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2-11-01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张家界

【分类号】TN92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可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随着国家对WiFi 限定政策的放开,几乎所有新出的终端设备都配备了 WiFi 连接的功能。无线城市的建设就是对这一功能的极大支持,它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世界的强烈需求,而且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应用,提高人们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水平。

二、无线城市的概况
    无线城市作为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的典型应用,越来越受到了各国政府和通信运营商的重视。2002 年,美国费城首先提出了无线城市概念,并于 2004 年7 月提出了无线费城计划。新加坡把无线城市定位为城市的第五大公共事业,并将无线城市的目标扩大至无线国家,计划到 2015 年前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无线宽带网络。据统计,目前全球有 600 多个城市在进行无线城市的建设。从 2007 年起,无线城市的概念也开始在中国悄然升温。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都开始了建设无线城市的步伐。那无线城市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何会对整个世界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所谓无线城市,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但无线城市又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无线网络,“网络+平台+应用”才是构建无线城市的关键因素。网络和平台是无线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是无线城市的对外展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无线城市基本的网络承载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2G/3G/LTE)、WiFi(802.11a/b/g/n)和卫星导航(GPS/北斗)等;平台承载着各种形式的应用和服务,移动电子政务、移动电子商务、工作移动信息化工程、移动电子社区、无线数字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程、三网融合工程都是无线城市的主要应用领域。
    无线城市的建设发展,对政府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进一步实现政府的管理功能,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互动沟通,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和商业服务环境,带动相关产业的增值潜力。对运营商来说,建设无线城市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传统通信技术和业务趋于平稳发展的时期,无线城市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市场需求,是企业战略转型的起点,给企业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对城市居民来说,无线城市的出现使居民可以体验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只要有连接终端,就可以不受限制的接入网络,随时随地享受网络生活,体验各种城市智能应用。这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建设无线城市的行列中。

三、北京市无线城市的发展
    目前,北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无线城市网络。奥运会是北京无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无线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让运动员、各国游客、新闻工作者等在奥运期间能够享受良好的无线网络和应用,北京市在08年的6月开始试运行了由中电华通公司负责的无线城市的一期项目[1]。信号覆盖开通范围包括二环、三环、CBD商圈、金融街、中关村地区及望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宣武椿树、亦庄地区等, 覆盖面积共100平方公里。奥运会期间该网络向社会提供免费服务。奥运会后,无线城市开始正式运营。北京无线城市工程第二期覆盖于2009 年年底完成五环以内的城区普及无线宽带高速上网。到2010年年底 , 第三期覆盖实现北京市全市城乡的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全市人群和地域全覆盖。总投资达到了16 亿人民币。
    同时,各运营商都纷纷推出了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无线城市计划。尤其是中国移动,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上更是一马当先。在目前的 3g 竞争中,TD 技术与 WCDMA 和 CDMA2000 相比并不占优势,技术不够成熟,客户的信任度不高。随着无线城市在国内的兴起,中国移动也开始把无线网络和应用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企业战略,积极搭建无线城市平台,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连接起来,发展各种应用,推动社会的信息化,同时也为 LTE 无线网络的建设打下基础。北京已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签订了《无线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为实现建设无线城市的目标,到2011 年年底,WiFi 网络站点已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北京移动还与北京公交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北京的公交车内建立 WiFi 网路[2]。同时运营商不断推出各种无线城市的公共应用,比如移动公司跟西城区政府合作启动了 3G 城管项目[3],将多种信息技术运用到了城市管理中,推动了政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推广无线城市计划,北京移动还推出了免费体验 WiFi 的活动,除神州行标准卡客户以外,其他所有品牌的客户每月都可以享受20 小时的免费WiFi 上网,用户办理一些增值业务的时候同样能获赠不同时长的免费WiFi 上网。

北京发展无线城市具有典型的首都优势。具体来说,第一,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若要发展无线城市,北京是国家政策的首选。北京具有重要的城市地位和深厚的政治经济基础,而且无线城市的发展对北京政治和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线城市的发展整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推出的政务公示、市民首页、3G 城管、无线视频、无线支付等公共应用,促进了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电子化,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同时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服务环境,加快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对北京市的中心地位将起到不断深化的作用。如果北京市的无线城市得到成功发展,将对全国的无线城市发展带来示范效应。 第二,北京具有良好的无线城市发展基础。不管是在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还是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中,都把无线城市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首先,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和企业,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的发展引领全国。其次,北京的互联网覆盖率居全国之首,居民对网络的依赖度比较高,对无线城市的需求强烈,市场广阔,而且WiFi 终端在北京的使用率很高,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在北京居民的生活中都非常普遍。再次,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城市管理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并且北京的文化包容性强,对于新事物人们一般持积极的态度。这些为无线城市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市场和文化基础。

四、北京无线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虽然无线网络及相应的公共应用的建设推广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北京无线城市的建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北京商报的记者[4]就曾对北京中心城区的WiFi覆盖率做过调查,北京的WiFi网点主要集中在商圈,其他地方覆盖的还不够好,而且无线城市的建设并不像规划的那样发展快速,北京市民并没有真正接触多少便民公共应用。商业模式、安全性、政府监管和应用推广等问题阻碍了无线城市的迅速发展。

1.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无线城市的建设浪潮席卷全球,但是却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这是为什么呢?无线城市对城市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城市都是看到了无线城市的优势积极地进行建设,但是无线城市是一个持续的工程,站点网络建设铺架的结束只是代表无线城市建设的初步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运营和维护,这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成本投入。无线城市的投建,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政府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通过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方便政府管理和政务处理。比如,交警在路上,通过连接无线网路,可以实时的查询上传录入违章信息;市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WiFi设备了解政府的公告和新政策。二是为市民生活提供信息化支持。人们不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还能够使用各种便民公共应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比如,手机支付、水电费查询、公交查询等。所以提供免费服务是各地无线城市建设的初衷,但是随着无线城市的建成投入运行,人们发现免费服务并不是长远之计。对于庞大的成本投入,政府是无力承担的。无线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它的建设,而是它的运营。怎样的商业模式适合无线城市的持续发展,这成了困扰各地无线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总结世界各地的无线城市建设发展经验,主要的商业模式有四种:租金模式、广告模式、开放共享模式和政府买单模式。

(1)租金模式:这种模式就跟固定宽带接入方式一样,直接收取服务费用,只不过前期试用期可能采取免费方式促销。但是无线网络前期的成本比较高,与有线宽带比没有价格优势,同时无线网络的速度明显不如有线宽带,这样对用户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这是运营商普遍使用的模式。

(2)广告模式:用户连接网络后需要观看一段广告,之后才能开始上网体验,而且只能体验低速或较窄的带宽,想要获得快速顺畅的体验,需向运营商缴纳一定的费用。国外曾有城市用过这种商业模式,但是后来由于广告收入不能支撑无线城市的持续发展而放弃。

(3)开放共享模式:即专家提倡的全民共建模式[5],私人或者公共WiFi网络不设密与他人共享,用户只要愿意将自己的网络共享,就可以获得接入他人网络的权利,以通过这种资源共享的分散方式实现无线城市。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化的发展模式,但是管理是制约该模式推行的主要障碍。

(4)政府买单模式:政府自建网络,为用户服务买单。这里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政府自建网络,就像修建公共基础设施那样,为市民提供无线网络和应用;另一种是为配合政府工作需要,政府自建网络,进行政务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之后慢慢向公众开放,允许公众免费接入使用。新加坡现在就采取了这一模式,向公众免费提供服务。但是政府开支之庞大,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承受的,该模式是不可以随意复制的。这四种商业模式都不确定是否能够适应无线城市的长期发展。怎样的商业模式才算的上成熟的模式,还要在以后的无线城市发展中不断摸索。但是从全球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

就北京来说,无线城市的建设是由政府发起,指定了中电华通公司来建设无线城市项目,奥运会期间无线城市免费试行,奥运会结束后,中电华通公司也制定了相应的按月收费计划。同时政府也与传统运营商积极合作,利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不断完善无线城市的覆盖,不断推出无线公共应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目前正处在免费推广阶段,免费赠送给大部分的用户每月20小时的上网时长,等培养起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时候,运营商也就开始考虑收费了。其实人们对于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收费表示可以理解,因为就像日常的手机网络一样,只不过换了一种接入方式来使用运营商的网络。但是对于其他的WiFi网络,人们还是不能接受收费的制度。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无线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大趋势,还是值得人们好好地探索的。

2.安全性问题有待商榷

有线宽带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比如黑客攻击、盗号软件、网络诈骗等,相对来说,无线网络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无线接入网络,不用特别的身份识别,可以直接使用,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容易受到攻击、泄密、干扰,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保护技术也会不断被挑战。我们都知道,无线网络技术本质上是采用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来传递数据,在WiFi热点的有效范围内,只要手中持有配备WiFi连接功能的终端,就可以接入这一网络,如果这个网络内部有木马等病毒的话,会使连接该网络的所有终端设备受到感染,同时网内的设备间可以轻易的进行数据包的抓取,然后通过扫描工具,轻而易举的获得其他用户的密码和通信内容,用户的个人资料、隐私等会轻易的被盗取。若用户为企业用户,那带来的危害就更大了。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就曾鉴于Wi-Fi无法保证其安全性,也未予使用。虽然有包括Intel和Above Cable在内的一部分厂商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网络安全方案,但是要彻底解决无线安全问题,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6]。我国在2003年的时候提出了WAPI技术标准,搭载了更加安全的加密技术和认证程序。运营商在建设网络站点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技术标准,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3.技术标准问题

现在无线城市的建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无线城市承建商大部分是采用WiFi作为主要的接入手段,但是该网络热点的覆盖范围十分有限,采用这种技术需要建设多个网络站点,要有相当多的投入,而且这种技术离站点越远,信号强度越差,接入的稳定性不足,这样的模式很难有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运营商在建设无线网络的时候也各有不同的标准,他们的技术参数、无线频率及应用标准都有不同之处。虽然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是他们在抢夺市场的时候可能会引发一场混战,让用户无所适从,影响无线城市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从无线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无线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问题做一个明确权威的规定,为运营主体提供指导,避免标准的混乱和重复建设。

4.无线城市应用的推广和使用不够到位

无线城市不等同于无线网络,除了无线网络以外,还包括各种无线公共应用,比如智能交通应用、政府信息查询、手机支付等,这些应用是无线城市的内容依托。目前的北京无线城市,网路建设的比较顺利,但是相应的应用并没有随之得到推广和应用,只有网络没有应用的无线城市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城市,其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中国移动就曾建立了MM应用商店,但是没有得到用户和开发者的认可,现在随着中国移动加入到无线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中,MM应用商店暂时还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政务、社会、经济应用不能得到很好地使用和推广,市民就不能充分的体验技术进步带来的先进和便捷,无线城市对城市和政府信息化水平的推动作用会非常有限。北京的无线城市如果能够实现市政、交通、环卫、安全、商务、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推广和实现政务、社会、经济等各种城市智能应用,无线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并将会为智慧城市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5.政府监管有待提高

在“无线城市”建设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苏金生就指出,我国“无线城市”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各级主管部门还需要加强“无线城市”的指导,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有序监管[7]。无线城市是新生事物,但是同样也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无线城市归根到底还是属于通信的范畴,相应的通信监管机构也应当承担起管理的责任。但是无线城市的新特点又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对诸多新问题加以认真研究,比如,无线城市的服务质量标准问题,无线城市的安全保障问题,无线城市与传统通信的业务重叠与冲突问题等。

参考文献
[1]“北京无线城市”一期试运行开通[J],中国教育网络,2008.7,48.
[2]黄柏雪,北京公交WiFi伸展无线城市的触角[N],计算机世界,2012年4月30日,第007版.
[3]北京西城与中国移动启动“3G城管”项目[J],消费电子,2010,45.
[4]金朝力、吴辰光,北京中心城区WiFi覆盖率调查[N],北京商报,2011年10月19日,第005版.
[5]戴建华、阚凯力,“全民共建”无线城市运行模式及其政策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10年,第23期,21-24.
[6]李智,“无线”北京[J],DGBest,2008,01-02.
[7]王奇,扫除障碍,无限精彩——浅析“无线城市”发展中的问题[J],中国新通信,2010,29-31.
[8]何廷润,无线城市监管政策分析与难点[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07-10.
[9]高雪平、刘富春,制约无线城市发展的因素探讨与建议[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28-30.

作者简介:

孙璐璐,女,1987年,北京邮电大学2010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经济、网络产业经济。

吴洪,女,1956年,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通信经济学、网络产业经济、通信业管制。

51学通信(www.51xuetongxin.com):致力打造最好的通信技术在线学习平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4-19 21:13 , Processed in 0.0263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