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3.4科技产业基地引领光通信学科发展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3:3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武汉中国光谷是2001年由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同家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基地主要依托单位是烽火科技集团,即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其前身经历邮电部武汉电信学校、邮电部武汉邮电学院和电信总局528厂三个时期。历史赋予该公司很强的科研背景,同时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是典型的科技产业一体化企业,既是中国光通信技术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光通信系统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光通信领域的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

1974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成立之时,就定位以科学研究为主,实行科研、培训、生产三结合,并在国内缺乏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开始了光导纤维研制的探索。研究院争取到了国家项目,和武汉大学、沙市石英玻璃厂组成了产学研用结合的会战小组,在研究室副主任赵梓森同志的带领下,经过三年的奋战,于1977年初,拉出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取得了通信用光纤研制史上第一次技术突破。与此同时,研制光通信端机和中继器,成功试验千米光纤传输电视信号。1975年,研究院制定了主攻光纤通信的决策,确定了光缆和激光器件两个研究试验基地的建设计划。1978年乂与高校(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学院、武汉大学化学系)、研究院所(邮电科学研究院五所、六所、九所、传输所、邮电部设计院)、制造厂商(邮电部502厂、515厂、519厂)和运营商(北京市电信局、邮电三公同)合作进行光缆通信线路大会战,使得光纤的传输特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显著的提高。至1980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奠定了邮电部和国家光通信科研基地的地位。

1980年,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武汉8Mbit/s光缆通信实用化T程,其后相继在北京、石家庄、哈尔滨、广州等四个城市开通试点工程,标志着同产光纤通信已由基本技术的准备阶段,发展到实用化、定型生产和应用推广阶段,光纤通信科研成果开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紧接着,研究院集中精力进行单模长途干线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1985年拉制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单模光纤,而后研制出140Mhit/s光端机与光中继机,又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PCM三次群(480路)和四次群(1920路)数字复接设备,形成了PCM1-4次群系列。1985年代表邮电部与荷兰公司达成协议,合资建立了年产48000km光纤的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走出了光纤通信产业化的重要一步。

1990年完成体制改革后,研究院作为经营实体,采用自行研制的系统相继完成两项重要的国家一级干线工程。140Mbit/s京汉广直埋通信光缆工程是国产四次群光纤通信和光缆产品首次在国家一级干线实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架空光缆通信线路;上海一无锡565Mbk/s光缆通信试验段工程是国内第一条使用国产设备和技术的高速率光缆通信系统。它们标志着研究院企业化转制的成功,1994年已在全国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排名第26位。

1995年,研究院与爱立信公司签订SDH技术合作协议,有力地推进SDH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1"6年,具有标志意义的STM-1/-4/-16SDH传输系统研制成功,其中STM-16系统属国内首创,为中围通信网装备国产SDH高速光通信设备奠定了基础。1998年,在国内首家研制成功8X2.5Gbit/s波分复用系统,并成功开通济南至青岛8X2.5Gbit/sDWDM干线工程,使中同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大容量WDM光传输系统开发能力的国家。而后乂研制成功“863”项目的全光网OXC和OADM设嵛,装备同家高速信息示范网,标志着研究院的光通信技术水准已与国际接轨。

1999年,研究院完成科研院所转制,成为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的髙科技型企业,乂名烽火科技集团,旗下成立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在光通信技术研究不断深化,光通信产品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烽火集团在国际标准研究方面也跻身前列。2000年,递交“IP over SDH”提案被ITU-T通过,成为标准X.85和Y.1321,是国际电联成立以来通过的第一个中国提案,同时成为国内行业标准。而后“Ethernet over SDH”也被ITU-T接纳,成为国际标准X.86。围绕着这两项技术,申请了国内专利10项,美国专利2项。2002年,标准和专利成果进一步扩大,两年共完成国内专利申请115件,国外专利申请10项。

作为科技产业一体化实体,研究院在通信人才培养和通信知识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978年,作为国内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院开始招收和培养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半导体物理和光电子技术三个专业的研究生。1992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举办光通信技术电视讲座,由赵梓森主编,毛谦、周文俊编写教材《光纤数字通信》,研究院资深研究人员主讲,学员达40000人。同年,研究院被定为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成为邮电部确定的4个培训基地之一。

研究院还主办《光通信研究》和《光纤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期刊,为国内业界提供光通信理论和技术交流的平台。资深研究人员根据多年研究成果编写了多部光通信理论及技术专著,其屮《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原理》是业内有影响的光通信专著;《光纤理论与技术》一书,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七五”规划重点教材,推荐为工科电子类专业教学用书;(〈PCM高次群原理及设备》和《PCM基群原理及设备》被评为全国通信普及教育优秀教材。

此外,研究院还担当原邮电部科技委、信息产业部(后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电信传输专家咨询组挂靠单位,中同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湖北省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和学术工作委员会、湖北省电子学会光通信和数字通信委员会的主委单位以及原邮电部光纤通信情报网网长单位,积极推进学术共同体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企业也起步开展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逐渐成为中国光通信主要产业基地之一,尤其是在光接人网领域有很大的贡献。中兴通讯提出的ZXA10PON+ZXDSL9806H宽带光网络综合解决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xPON和VDSL2技术,通过光纤和铜缆在接入层的灵活部署,既保护了运营商现有的铜线资源,又使主干光纤逐渐靠近最终用户,适用于FTTx各种应用场景。其全业务光接入平台,采用支持EPON/GPON/10GEPON的统一架构,低功耗设计,具有QoS、组播和安全保障。在2007年世界宽带论坛(BBWF)上,从100多个提交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技术创新奖,2008年获SOFNET高端论坛绿色创新大奖。中兴通讯xPON相关专利提交超过300个,产品已进人欧美高端市场。

作为光通信领域有影响的研究单位和制造厂商,烽火集团、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企业在中国有线和光通信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1学通信(www.51xuetongxin.com):致力打造最好的通信技术在线学习平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5-7 23:59 , Processed in 0.0219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