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分析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懒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20:39: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通信段技术信息科 绽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通信领域中,有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两种通信方式因为自己的各自特点原因,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根据通信方式的相关原理,对有限通信与无线通信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两种通信方式优劣情况,这样对我国发展两种通信事业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有利于我国在通讯领域继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有线,无线,通信,优劣,分析

一、有线通信

所谓有线通信,一般来说,是指有线电信,就是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进行信息的传送,将抽象的声音,文字以及图像通过光或电信号形式表达出来。有线通信需要借助于媒质进行传播,在传播时建立传、接收两端,通过相关协议,将信号成功输送到接收终端。有线通信的传播必须建立在线的基础上,因此,有线通信必须依赖于线,但正是因为依赖于线,有线通信在传播数据时会表现的更加稳定,可以有效的抵抗外界的干扰,不易受到环境影响。同时,有线通信依托于强大的媒介,可以让数据的传送达到很高的速度。

有线通信技术基于自己的强势,通过改善服务的质量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确保发送数据更加稳定、高速。有线通信对环境的抵抗性非常强,基于这一点,有线通信设备在使用时因外界因素导致的故障发生率非常的低。有线通信网络可以建立传输网络,这样就能够实时检测传输数据,可以确保在故障出现之前,通过相关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故障的发生。有线通信的媒质在传送数据时,对人体辐射很小,可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从健康角度分析,有线通信这一优势也是它能够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

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送。这种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微波通信以及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这种电波传送的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千米,微波的频带也是很宽的,通信的容量很大,这样可以满足一般的通信要求,进行数据的传送。因为微波通信距离为几十千米,在进行长距离通信的情况下,为了能够确保传送的正确率和速度,需要每隔几十千米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方便微波的传送。而相对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传送距离要相对的长,这种通信主要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卫星通信的中继站,在地面上通过多个移动体之间或者说地球站之间建立起微波通信,进行数据通信联系。这种通信方式传送简便,但是传送距离相对较近,所以速率较慢,并且无线通信依靠电磁波通信,会在传送数据的同时造成辐射,对身体产生影响。

三、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对比研究

通过上述的讲解,可以清楚的看到有线通信方式及特点与无线通信方式和特点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对这两种通信方式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两种通信方式的外观,有线通信是有线的,而无线通信是单个设备,没有线。无线设备的研发成功比有线较晚,但是科技含量要比有线设通信高,更加新颖,不过无线的研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有线通信的基础上逐渐研制成功的。

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包括日常生活,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目前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高铁行业,无线通信占领主要市场,因为高铁动态运行的特殊性,无法建立固定的有线设备;而在通信领域,比如网络领域,有线通信占领主要市场,尤其是家用宽度、家用电话,有线通信的稳定、无辐射对于家庭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两种通信方式利用各自的优势,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对于两种方式的选择,也是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

对于有线通信技术来说,因为它能够提供非常稳定的信号环境,抗干扰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并且对人体辐射很小,因此可以应用在人员较集中的区域,比如家庭、办公室等地方。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环境,比如地铁隧道运行,高铁运行,城市网络覆盖,这个时候,无线就会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优势,无线通信可以利用发射塔,对于这些特殊环境,可以有效的进行数据的传送,方便了出行和城市建设。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由上可知,无线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移动性好,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可是稳定性比较差,受制于信号源。相比无线,有线最大的优点是稳定性,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未来的发展,需要将无线和有线结合使用,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都发挥到极致,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宏笛.谈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科技与企业,2012(11)

[2]苏国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移动通信,2010(10)

[3]达新宇.有线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军事通信技术,1995(12)



《中国新通信》2013年第08期


www.gprshome.com: GPRS及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4-26 04:43 , Processed in 0.0324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