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文与期刊] 关于中国联通扩大EDGE业务覆盖的考量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懒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1:42: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作者】许国平: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3G、B3G移动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和GSM/WCDMA网络优化相关工作

【作者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关于中国联通扩大EDGE业务覆盖的考量

关键词: GSM;EDGE;频率规划;链路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043(2012)07-0088-05

摘要:基于EDGE技术原理的分析,通过调研中国联通EDGE业务在现网中的覆盖情况,从业务启动条件、系统升级需求、覆盖区域设计、频率规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网络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此外,还分析了业务启动后对网络的影响,最后进一步阐述了EDGE业务的开展建议。

1 概述

EDGE是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它于2000年7月被3GPP组织正式收录为移动通信标准,成GSM /GPRS/EDGE/WCDMA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EDGE理论自1997年由Ericsson正式提出以来,其发展分别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个是标准成熟阶段,即理论提出至标准被认可;

第二个是市场推广阶段,自 2000年至2003年Cingular Wireless首次将EDGE投入商用;

第三个是2003年至今,EDGE进入了实际的市场运营阶段,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AT&T、意大利MIT、荷兰Telia Sonera在内的多家移动运营商都分别开通了 EDGE服务。

EDGE的中心思想是利用现存GSM和GPRS网络节点,在GSM系统中采用新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GPRS向EDGE的演进称为EGPRS,对于 EGPRS来说,基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访问的应用和接口并没有不良影响,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可以保留使用现有的网络接口;由于引入了全新的无线调制方式,影响最大的接口是无线接口,其无线接口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EDGE技术采用的调制方式有 GMSK和8PSK,分别对应于GSM系统和TDMA系统。由于8PSK可将现有GSM网络采用的GMSK调制技术的信号空间从2扩展到8,从而使每个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是原来的3倍,因此理论上EDGE技术单时隙提供的数据速率是GPRS的3倍。如果捆绑使用8个时隙,理论用户峰值速率最终可达473kbit/s。

本文将从EDGE的技术特点、中国联通EDGE业务现状、EDGE业务质量和启动条件、建网中的典型问题、建网后存在的问题、EDGE业务开展建议6个方面,针对中国联通扩大EDGE业务覆盖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2 EDGE技术特点

EDGE相比GSM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8PSK调制方式、增强型的AMR编码方式、MCS1~9信道调制编码方式、链路自适应(LA)、递增冗余传输(IR)、RLC窗口大小自动调整等方面。

3 中国联通EDGE业务现状

目前,中国联通在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山东等较多省份的重点及非重点城市开通了EDGE服务。这些城市开设EDGE服务后的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密集城区、大中学校和商业区场景。以上海为例,EDGE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市区外环内所有1800M小区及部分VIP 客户较多的900M小区,外环内60%的微蜂窝(重点为密集商务区、旅游景点、重要商业区、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等),以及外环外覆盖各大学校区(松江大学城、南汇大学城、闵行交大校区)的1800M频段和900M频段的小区。

从终端调研情况看,目前市场上中、高档GSM、 WCDMA移动终端均已支持EDGE功能,一些较早上市和主打低端市场的终端不支持EDGE,在广州开通 EDGE功能的11个BSC下测得支持EDGE的终端占全部终端的比例平均在35%左右。

4 EDGE业务质量和启动条件

4.1 现网质量

受连续覆盖情况、无线信道配置、Abis资源等差别化因素制约,EDGE业务在现网中的数传性能差别较大,但在保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测试得到:DT下载速率可维持在100kbit/s左右,而CQT下载速率则可达到 180kbit/s,甚至200kbit/s。

4.2 启动条件

由于EDGE是通过减少数据校验来提高吞吐量, EDGE较高速率的编码方式的抗干扰能力必然降低,因此它的高吞吐量性能也只能适用于干扰较低的无线环境中。对于GSM系统而言,C/I是衡量抗干扰性能的主要指标,也是EDGE启动的主要参考条件。国外网络测试结果说明:速率和载干比的变化成正比,载干比越好,无线接口的速率越高。理论研究证明,为获得较好的性能,至少能达到MCS5编码速率,通常要求有 15dB以上的载干比。国际测试的经验也得出以下结论,当载干比高于15dB且有充足的系统容量的情况下,EDGE才能够达到比较高的传输速率。当信噪比为35dB时,就能够达到峰值速率。图1展示了理论上 EDGE业务信号载干比和吞吐量的关系。

MCS的选择是LA算法的一部分,与C/I有直接关联,而C/I也受到频率资源和频率规划的直接影响,所以全网的C/I分布直接影响到EDGE的速率性能。图2 仿真了配置2时限条件下,EDGE速率与电平值、C/I的关系。

5 EDGE建网中的典型问题

5.1 EDGE开通的系统需求

综合各设备提供商的情况,基站硬件和SGSN等主要网元均已支持开通EDGE业务,只需进行License 管理,升级软件版本同时考虑一些单元的容量问题,如 PCU,PAPU;个别BSC需提升GP配置。

开通EDGE时,主要的系统升级体现在Abis资源需求方面。由于开启EDGE后对BTS的传输有要求,根据各种编码方式的GCH(GrantChannel)开销映射在 Abis上的时隙开销,网络开通EDGE功能后,单条 PDCH的吞吐量最高达到了59.2kbit/s,此时1条PDCH 需要增加4条16kbit/s的Abis时隙以配合PDCH吞吐量的增加。增加16kbit/s时隙的数量与支持最高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5.2 EDGE的覆盖区域设计

EDGE网络与GPRS网络基于同一个GSM网络平台,但EDGE与GPRS相比在应用场合上不一样:GPRS 提供的是中低速率的服务,适合对数据速率要求不高的地区;EDGE提供的是中高速率的服务,适合对数据速率要求较高或数据吞吐量较大的地区。就EDGE的数据业务的市场发展和网络演进策略而言,从网络规划角度看,除了考虑原有GPRS用户的增长情况外,还要留意的是EDGE引入后对网络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未来1~3年的GPRS网络覆盖有通盘考虑。

在EDGE网络建设的初期,着重考虑有潜在EDGE 业务需求的地区,例如城市市区、大中型企业、高校、机场、热点基站小区等;在建设中期,可以根据各个地区数据业务发展情况,做统计分析,逐步由中心向周边扩展。具体而言,对EDGE的覆盖区域设计策略可以作两点考虑。一是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实现覆盖;二是实现EDGE与WCDMA互补覆盖,也就是在乡村用EDGE 实现覆盖,在城市或高需求的郊区用WCDMA覆盖。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EDGE与WCDMA一同部署,以实现覆盖最大化,充分降低运营商的设备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由于乡村和城市对于移动网络数据能力的需求不同,所以建设全新的WCDMA网络对于乡村来说实际上是不合算的,即便最后WCDMA的设备价格能够降到最低,也还需要考虑运营商存在使既有设备投资利用最大化的需求。另外,从频谱资源的角度考虑,分配给2G的有30MHz(900和1800MHz),而3G只有10MHz,如果不充分利用现有的2G频谱资源,无疑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考虑为了不浪费2G的频谱资源,采用GPRS和WCDMA互补覆盖则会在数据速率方面造成巨大落差,EDGE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

总结而言,对于扩大中国联通EDGE覆盖区域有如下几点建议。

a)如果已经有良好的WCDMA网络覆盖,且容量满足用户要求,不建议再增加EDGE覆盖。

b)从补充WCDMA网的角度出发,EDGE应考虑 WCDMA覆盖的边缘区域,城市延伸出去的交通线路、景点,以及单独的GSM网的室内覆盖点。

c)从考虑GSM网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发展重点为密集商务区、校园区、旅游景点、重要商业区、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等。

d)从EDGE终端比例分布、实际的客户需求来说,偏远农村可采取低配置EDGE覆盖。

5.3 EDGE的频率规划

EDGE的技术特点决定了EDGE只有在干扰较小的无线环境里,才能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充分发挥 EDGE的优势,因此对频率规划质量的要求更高。 EDGE网络基于GSM网络平台,与GSM的语音业务、 GPRS数据业务共用现有GSM频率资源。EDGE网络载干比直接决定数据传输速率,而无线网络频率使用是最直接决定载干比的因素,频率使用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频率复用的选择。EDGE数据业务比GSM语音业务需要更宽松的频率复用以确保无线网络的载干比。因此,在EDGE网络中,应针对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提供不同频率复用度。网络的无线频率资源复用及跳频,功率控制等无线链路控制选择的应用都有必要进行特别的处理。否则,会对EDGE无线网络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做频率规划时,需坚持如下原则。

a)不影响现有的GSM网络基本语音业务。

b)尽量减少网内频率干扰。

c)与GSM网络频率规划综合考虑。

d)若使用GSM网频点分配中的BCCH频点,需要和不使用比较孰优孰劣。

e)在允许的情况下,开通EDGE的小区不单独分配一个频点,而与语音业务共用频点。

如上所述,关于EDGE频率规划给出的建议是:城市环境下,鉴于联通1800M频率资源(50个频点)更丰富,相对于900M频段(30个频点)无线环境更好,应考虑在1800M频段配置更多的数据业务信道。而对于农村地区EDGE覆盖,则建议选择900M,因为在地形复杂区域,1800M绕射性能不佳,容易产生盲区,在平原开阔区域,1800M路径损耗大于900M,同样是900M 覆盖较好。

5.4 EDGE时隙配置

在时隙配置方面,现网既要考虑能提供较高质量的GPRS业务,保持GPRS业务的良好增长,还要考虑在开启EDGE之后会进一步增加静态信道数。

根据EDGE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别有以下建议。

a)建网初期不建议配置EDGE绝对专用信道,建议EDGE和GPRS混合进行承载。

b)考虑到主流EDGE终端为4时隙手机,如果小区信道配置小于4个,EDGE主流终端不可能达到最大支持能力,影响用户感受。一般配置一个EDGE载频,最小配置4时隙,在数据业务量要求较大区域可考虑配置8个EDGE时隙;特殊覆盖区域可考虑配置2个 EDGE载频。

c)在4个EDGE时隙配置状态下,当该小区拥塞率低于2%时,建议主要配置EDGE动态信道,即可采用设置1个静态EDGE信道、3个动态EDGE信道的方式。当小区拥塞率超过2%时,建议重点配置静态信道,静态信道数目应当不少于2个。

d)建议将EDGE信道配置在该小区内C/I较高的载频上。BCCH上可用信道较少,因此不建议优先分配在BCCH上。

e)由于多数小区仅开通了1个支持EDGE的载频,因此不建议全网开启EDGE载频的跳频。但是对于在数据业务量比较大,而且该小区内开启跳频的各个频率的C/I均较高的局部地区使用跳频。

6 EDGE建网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6.1 EDGE开启对核心网的影响

在EDGE开启前后,PDP激活和RAB指派等方面对于核心网无影响。无线开通EDGE,用户的上网速率会提高,那么Gb接口流量必然随之增长很多,对已有的系统带宽有要求,SGSN的SGBP和SGSP单板,Gn 接口带宽需要根据话务模型计算扩容,GGSN一般都是GE接口,扩容根据实际计算情况确定。

6.2 EDGE开启对业务的影响

由于WAPGW是工作在Gi口IP层之上的应用层,升级为EDGE后对WAPGW在功能上没有影响, WAPGW能支持。升级为EDGE后,由于网络速度提高,用户访问量增加,访问行为也会有变化,对WAP GW的性能要求会更高,比如TPS、带宽、新建会话数、并发会话数等都需要根据升级后的情况进行评估。

6.3 EDGE开启对网络后期建设和网络维护的影响

随着EDGE数据业务的增加,必然会增加静态 PDCH的配置,保证EDGE业务的正常使用,这样会减少动态PDCH的配置比例,而静态PDCH不能转化为 TCH,会引起语音业务信道减少,造成一些小区拥塞,可能到时需要扩容。当手机位置更新时,对于EDGE 手机需要增加EDGE重新附着,必然会占用BCCH和 SDCCH信道,会相应增加信道负荷,有可能引起拥塞,到时根据情况需要调整信道的配置。

在城市区域,随着后期EDGE用户业务的增加,对于目前话务量较大的基站,可能需要扩容,以满足 EDGE业务的发展。

7 EDGE业务开展总结与展望

要发挥EDGE的数据业务培育功能还需要对 EDGE能够提供的业务具备清晰的认识。比如,对大流量的视频类业务,EDGE的支持就无法令人满意。这主要由于:首先,EDGE能够提供的速率难以满足视频类业务的需求;其次,EDGE同样属于GSM技术,而 GSM技术小区切换会影响视频业务的流畅性;此外,从联通网络现状考虑,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业务的开展。

EDGE比较适合承载小流量业务,可以胜任一般网络浏览、信息邮件、即时通信、在线棋牌与社交网络业务、WAP图铃下载、彩信,但不适合承载视频播放、大文件、大邮件附件上传下载、对时延敏感的网络游戏等业务。图3、图4所示为某城市的EDGE网络流量和用户数占比分析。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浏览类的业务流量占比最大,达到了63.25%,其对应的用户数占比也最大,达到 38.06%。彩信的业务流量占比相对较小,仅为2.60%,其对应的用户数占比位据第二,达到17.26%。

因此,运营商在业务设计时必须考虑EDGE的技术特点,分众化、小流量、高收益成为EDGE业务追求的方向,而这对运营商前后端协调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Timo Halonen,Javier Romero,Juan Melero.GSM、GPRS和EDG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向3G/UMTS系统演化 [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赵绍刚.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文志成.GPRS网络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www.gprshome.com: GPRS及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5-2 13:50 , Processed in 0.0617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