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3.2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懒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0:09: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中国微波通信始于1956年从东德引进的第一套微波通信设备,经过仿制和自主研制的过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发展过程,微波通信技术已由模拟演进到数字,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发展到同步数字系列(SDH)大容量,尤其“6401”工程大会战为中同微波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光纤通信的速发展,微波通信在中国的通信传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逐渐被光纤传输所替代,至此微波通信的发展开始边缘化。

(1)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

1)模拟微波系统的发展

1956年中国从民主德国引进第一套微波通信设备,同年邮电部筹建邮电科学研究院,并组建了微波研究室。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微波先进技术开始,到独立开发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60路、600路、960路和1800路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①60路微波通信系统

60路微波通信系统是中国微波通信的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1958年,邮电部组织力量在邮电器材厂开展了60路微波通信设备的研制工作,并在北京、天津间进行试验,1960年通过国家鉴定。1962年,容量为60路电话和1路电视节目的微波通信设备研制成功,并建设了相应的试验电路。

②600路微波通信系统

1964年,邮电部组织了“6401”工程会战。研制600路电子管微波通信设备是会战的重点项B之一。该系统包括高频收发信机、电话调制解调机、电视调制解调机、波导分路设备、备用波导控制机和天线设备、备用电源设备等。钟允若担任该600路微波通信系统项目负责人,姚永炀负责高频部分的科研工作。在研制过程中,很多部委、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都积极提供技术或物资的支援,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各部门支持下组织的全系统科研攻关工作。600路微波通信系统于1966年初通过邮电部鉴定后,装设在北京、天津间进行试验。中国在该系统的研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创新技术,如殷钢腔主振源、新型铁氧体环形器等。该系统的成功研制使中国的微波通信技术和当时国际水平的差距缩短到10年左右。从20世纪60~70年代初,全国共建了微波电路约5000km,担负着电话和电视业务的传输。

③960路微波通信系统

1969年,邮电部门开展了960路固态化微波通信系统(除保留行波管外)的研制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曾试制出一批设备安装在北京一沈阳及北京一上海一杭州线路上。由于缺乏严格的科学试验和严密的勘察设计,电路虽勉强开通但无法开放通信业务。1974年,在邮电部统一组织下,进行了960路微波设备II型机的研制和试验。各项传输质量均满足国际无线电话咨询委员会2500km参考电路有关建议的要求。

④1800路微波通信系统

1974年,邮电部第四研究所开始大容童的6GHz1800路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研究和试验工作。1980年,这一系统又作为开发性研究项目,与R家科委签订了合同。这一系统采用了锁相固态源,微带混合集成收发信混频器、殷钢六腔可调膜片切比雪夫滤波器、23kfk变换器盒行波管高效率电源、屮频系统低功耗放大、次基带公务通信等20世纪70年代微波新技术,因此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质量良好,辅助设备齐全,中继站能实现无人值守,有不少指标均达到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同类模拟微波系统的水平。该微波通信设备可在同一电路上传送8个信道,每个信道能传1800路电话和1路彩色电视节目。

随着经济建设和同防建设的发展,许多专用通信网(如:石油、电力、水利、矿山和部队等)要求传输数据、对信息进行加密、工作髙度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这就要求微波通信必须实现全数字化、全固态化和无人值守,因而满足这些要求的新一代微波通信系统,即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被提上日程。

2)中、小容量数字微波系统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数字微波技术的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研制2GHz、4GHz、6GHz、7GHz系列的数模兼容全固态微波通信设备,该系列设备为全国通信建设提供了灵活方便的新型传输工具。1978年邮电部门研制成码速为8.488M的二相相移键控中频调相的120路数字微波设备,供专业通信网使用。

中国数字微波通信真正有影响的研究和开发是从川汉输气工程开始的。这是由四机部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工程,分为“北方点”和“南方点”。北方点由石家庄19所牵头,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器材厂、北京电控厂等,主攻6GHZ120路系统;南方点由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牵头,包括重庆716厂、绵阳730厂等,主攻2GHz120路系统。以上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攻关,于1978年3月在石家;主的全国总联试中取得成功,并先后转入T.厂生产。.以川汉输气工程为应用背景的二次群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在屮国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开发人才,为中閃专用通信网的全数字化改造作出了重大贡献。随后,四机部又组织了6GHz480路和2GHz480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开发,并于1983年4月在石家庄进行全国总联试,取得成功。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中、小容量数字微波的全套技术,并且已经在某些专用通信网上得到推广应用。

3)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安排了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由邮电部主持,邮电部第四研究所牵头承担了“6GHz1920路大容董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攻关研制工作,主攻6GHz大容量数字微波长距离干线系统,同时进行11GHz大容量短距离数字微波系统攻关研制工作,采取研究所与院校紧密合作方式攻关,合作单位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及邮电部第五研究所等。邮电部第四研究所完成了6GHz1920路大容量数字微波2+1波道(2工作波道+1备份波道)全套软硬件系统国家鉴定与现场试验验收,清华大学承担了11GHz1920路16QAM系统和140Mbps64QAM中频系统。研究成果达到了当时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大容fi数字微波厂商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6GHzl920路大容量全套骨干系统成功参加与完成了1989年第一届全国归国留学生成果展览会展览与演示任务,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国家鉴定室内测试及野外现场试验验收。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在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技术上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同类系统的国际先进水平。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家“八五”计划中没有继续安排大容M数字微波的攻关项目,使得上述成果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2)微波通信应用的发展

中国自1956年从东德引进第一套微波通信设备以来,经过仿制和自发研制过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在京津之间的同轴电缆全部断裂的情况下,六个微波通道全部安然无恙。20世纪90年代的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灾中,微波通信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威力。

中国第一条国产模拟微波中继通信于I960年开通,途经北京一万庄一杨村一天津。1981年,中围建成了北京一武汉的480路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干线。1987年4月,120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的投产与使用,该工程全长200km,沿途建有7个微波站。这时中国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年,福州至厦门480路数字微波通信投入使用,这条235km长的微波通信线路是中国首条国产化中容置数字微波实用线路;第一条实现数模兼容的微波线路;也是第一条联结两个程控电话局的数字微波线路;第一条实现微机远程监控的数字微波线路。该微波通信线路的成功,为数万千米模拟微波线路的改造积累了经验。

1987年10月,中国启动最长的一条数字微波通信干线——京沪数字微波。该工程从北京起,经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连接四省三市,跨越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线路全长1718km,共建46个微波站,其中北京至上海初装1920路的数字微波设备,干线分支蚌阜至合肥安装三个波道。1990年建成了北京一上海的1920路四次群大容量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干线。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大容flSDH微波设备,先后建成京一深一长一哈,京一汉一广,粤一桂,成一渝,汉一渝,渝一筑一昆,汉一西一兰,汉一福等国家干线微波网,为长途通信传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7年年底邮电部已建成数字微波中继干线总K6.6万km,覆盖全国。除此之外,还有电力、石油、铁路、水利等行业的专用微波线路。2003年北京长话大楼的微波站告别模拟技术时代,通信实现全数字化。2006年6月23日,在北京运营了48年的长途主千微波电路全部退出运行,其承载的全部业务由光缆、卫星等媒介手段替代。

www.gprshome.com: GPRS及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5-20 03:24 , Processed in 0.0226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