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2.2技术集成再创新推进通信网络演进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22:28: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随着下一代网络概念的提出,运营商面临着通信网络IP化战略转型的挑战。虽然信息通信业提出了诸如软交换、IMS、MPLS等各种演进技术,但是如何在保证运营平稳增氏的基础上,构建支持平滑演进的大规模通信网络,在国际上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三大运营商根据各自网络的应用环境,集成相关网络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网络演进创新方案。

(1)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

在20世纪末,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虽然在本地网络中未取得预期的进展,但是在核心网络中承担着多种业务的传送任务,如何高效地利用核心网络的资源,为各种业务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是中国联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9年,中国联通公司总工程师刘韵洁提出建设覆盖全国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Uninet)的技术思路和方案,并由其主持和设计网络建设,于2002年建成并运营。项目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向1TU-T和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10篇技术标准文稿,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Uninet简而言之就是“多个业务,一个承载平台”,在统一的分组化网络平台上承载中国联通IP电话网、互联网、CDMA2000lx移动数据网、宽带视讯网以及ATM/FR、电路仿真等多个不同的业务网络,实现在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等多种类型的业务,其网络规模和服务质量均达到电信级水平。中国联通通过综合研究ATM技术、路由器技术以及结合ATM技术和路由器技术优点的MPLS技术,最终确定采用ATM+IP+MPLS的技术方案,通过MPLS技术将ATM和IP两者融合,利用两者的技术优势互补,解决容纳不同QoS要求的多种业务的问题。该方案克服了路由器技术解决不了服务质量(QoS)和ATM技术不适应IP应用的局限,将路由技术和ATM流量控制工程及运行维护管理(OAM)技术通过MPLS技术融合在一起,将传统的路由器和ATM交换机改造成为具有新功能的网络设备,率先实现了IP电信网的基本目标。方案首次釆用针对不同的电信业务设计不同的虚拟专网的方法,支持不同的路由机制和QoS保证机制,实现在同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的目的,这样的融合网络达到并超过了各自独立建网的质量水平。

Uninet是当时带有方向性的一次技术探索,是向NGN演进的一次成功的实践。除了技术上的创新贡献外,Uninet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带动国内外十多家知名IT和通信企业,按照本技术方案要求和相关标准开发出一系列新的网络设备。

(2)中国电信固网转型工程

中国电信是全球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一方面要持续地为社会民众提供可靠的、有质量保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和全球其他固网运营商一样,面临着互联网的严峻挑战,每用户收益以及整体业务量都呈下降趋势,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固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和业务稳定发展的双重需要,是中国电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1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提出将封闭的固网改造成为一个统一控制、集中管理、融合承载的开放网络架构的转型思路。根据这一思路,中国电信联合华为技术和中兴通讯,开发并在全网实施了大规模的固网转型工程,包括软交换工程、固网智能化工程以及融合的多业务承载网络(CN2)工程三个分项目。经过数年努力,最终建成了一个由200台软交换机、260台智能用户数据库和865台路由器构成的固网新架构,使得原来以支持语音业务为主的中国电信固网转变为能支持包括数据业务和移动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的新型电信网。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盘活了数千亿元固网资产,而且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固定电路交换网向IP化网络和统一控制层的整体转型和平滑演进,直接推动了中国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是国家信息网络基础架构全面升级的一次大规模的成功实践。华为技术和中兴通讯为该工程开发的转型新产品已应用到二十余个国家,一步跨入了世界前列。该工程项目已申请70余项发明专利,并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突破传统的封闭固网架构,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以统一控制、集中用户数据管理、融合多业务承载为特征的创新体系架构,以此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其中,软交换工程攻克了跨域组网、控制层双归属、分权分域管理等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上亿用户规模的软交换组网难题,实现了大规模电路交换网向IP化网络的平滑演进。固网智能化工程首次提出了用户属性数据与交换控制设备分离的思想,攻克了用户属性触发和号码属地无关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业务开发独立于交换系统的新机制,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市话详单、移机不改号等问题。多业务承载网络工程突破为一种业务建一个网络的传统建网方式,提出了双网差异化运行的思路以及采用IP/MPLS混合承载技术建设一个新的高质量融合网络CN2的思想,成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865台路由器)的单域骨干互联网CN2,同时开发部署了IPv6、QoS、快速重选路由、组播、全自动集中网管等多项关键新技术。

(3)中同移动核心网IP化演进

中国移动62004年开始推进全网IP化,演进思路是先采用移动软交换技术实现网络IP化,再采用IMS技术实现业务IP化。虽然这两项技术都基本成熟,但是在移动通信网中尚未规模商用,尤其是中国移动网络规模大、用户多、组网复杂、存在多厂商设备互通问题,部署实现有风险,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许多创新技术和方法。

在软交换网络演进方面,中国移动首次引入呼叫协调节点(CMN),提出并实现控制面分层管控、用户面平面直连的扁平化组网方案;提出并实施“IP网业务站点接人”的概念及三层接人方案,确保软交换网在IP专网上的顺利加载;提出逻辑MSCID(移动交换机标志)的概念,解决软交换跨本地网组网和计费的问题;引入新的MSCID号段,简化全网选路机制;提出基于过负荷检测的拥塞控制机制,有效避免软交换网话务拥塞;利用软交换分离架构,实施MSC服务器群组网,实现区域内话务负荷分担、容灾备份,为2G/3G融合组网奠定了基础。利用以上创新技术,中国移动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VoIP移动软交换网络。

在IMS演进方面,中国移动于2007年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CM-IMS,简化已有IMS相对复杂的系统,提出分布式处理机制,使网络具有自恢复的能力;提出CM-IMS/电路域(CS)/分组域(PS)共存方案、CS域和IMS域共用用户号码方案以及基于网络流向拥塞检测的控制方案;提出接入点真实信息获取方法,据此进行有效的业务控制;提出业务管理和计费管理的优化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自身业务融合能力和移动网络的优势,提供统一Cemrex、增强型通讯录、多媒体会议、多媒体彩铃、多媒体彩像等丰富的融合多媒体业务;同步自主研发CM-IMSPC客户端和桌面SIP电话,为髙端硬终端的定制打下了基础。

基于上述成果,中国移动构建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接近实际IMS商用环境的试验网,完成了中国移动综合信息网工程,共申请专利40余项,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300余篇标准提案,主导完成了7个3GPP规范。

51学通信(www.51xuetongxin.com):致力打造最好的通信技术在线学习平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5-7 21:40 , Processed in 0.0340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