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操作测试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芯片平台在同样的测试环境下有不同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协议的不同版本描述不同、协议中某些规定使用may、shall等字眼,给厂家实现带来了灵活度,导致不同芯片平台实现有差异。测试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几种差异:

  1. 在同样的测试环境下,不同终端发生系统间小区重选次数不相同。不同芯片平台终端在同样的测试环境(同样的测试车辆上)及测试路径下,发生空闲态小区重选次数不同。
  2. 不同芯片平台在RAU request中设置follow-on request指示不同。部分终端从4G重定向到3G网络RAU成功后,由于follow-on request指示为0,使得RRC连接被网释放,需重新发起RRC连接进行业务恢复,时延略长。
  3. 当网络下发的3G重定向频点不存在时,不同芯片平台处理机制不同。部分终端不能搜索到该频点时,会在3G继续查找其他频点尝试接入,而部分终端会返回4G进行接入。
  4. CSFB终端在4G下进行Attach(附着)/TAU时附着类型(EPS attach type)/更新类型(EPS update result)为联合附着,双待机终端在4G下进行Attach(附着)/TAU时附着类型(EPS attach type)/更新类型(EPS update result)为TA更新(TA updated)。
  5. 终端在3G没有激活的PDP context,重选到4G后,部分终端发起TAU请求被拒绝,部分终端发送attach请求。
  6. 不同终端支持测量异系统的频点数不同。在异系统邻区配置较多的场景下,部分终端存在无法重选或重定向到异系统的风险。
  7. LTE网络不响应TAU请求,部分终端重新Attach请求,部分终端则将4G能力关闭后接入3G网络。

案例:

现象描述:不同芯片平台终端在特定的同样的测试环境(同一测试车辆上)及测试路线下,发生空闲态小区重选次数不同。终端A发生重选大约20次,终端B大约发生重选10次。

具体分析:终端进行系统间小区重选首先需要进行异系统测量,按3GPP协议(TS 36.133章节 4.2.2.5.2)规定,终端物理层进行异系统测量及测量结果上报协议栈的时长,与服务小区配置的异系统邻区频点数和DRX周期相关。异系统邻区频点越多,DRX周期越长,则终端进行异系统测量和上报评估的时间就越长。协议对测量上报评估间隔的最大时长进行了规定,某些芯片在标准规定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缩短了测量间隔周期,加快了上报速度,相同条件下发生重选的概率较高,次数越多;有的则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时长进行测量,相同条件下发生重选的概率较低,次数越少。

解决方案:网络进行邻区配置优化,配置尽量少的异系统频点。